污泥是什么及其危害?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是典型的有机污泥,其特性是有机物含量高,颗粒细,密度小,呈胶体结构,是一种亲水性污泥,易管道输送,脱水性能差。随着水分减少,污泥从纯液状流动到粘滞状、塑性性状、半干固体状直到纯固体状这一过程进行变化。
作为污水处理的衍生品,污泥通常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卵、有害重金属和大量难降解物质(你可以理解为一杯盛满了这些有害物质的鸡尾酒)。如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导致污泥中含有的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容易从污水转移到陆地,使污染物进一步扩散,也使已经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减排效益大打折扣。
污泥处理现状
2013年中国污泥治理情况(数据来源:Water Research)
由于历史上我国规范缺失、监管不力、技术不到位等情况下,我国很多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往往存在“重水轻泥”的现象,成千吨的污泥常常得不到妥善处理,根据Water Research上面的一篇研究,2013年我国高达83%的污泥未经有效治理,就被直接大规模弃置,这也就出现了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治污企业反成“排污大户”现象。
从2013年的“南京江心洲污水厂一年违规排泥3万吨”到去年的北京排水集团长期偷排污泥终被环保部约谈事件,我国的污泥无害化、稳定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违法倾倒的污泥事件也一直频频上演,严重威胁环境质量。
污泥每年产量呈上升趋势
而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伴随着经济发展,污水处理量年年攀升,作为污水衍生品的污泥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3784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3%,与之相应的是2015 年生活污泥产量为3500 万吨,同比增长16%。据估计,市政污泥方面,1万吨污水约可产生5-8万吨污泥。随着“十三五”的到来,污泥量还会增加。据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0年我国城镇污泥产生量将达7462万吨。
显然,当前我国污泥产生量的与日俱增与污泥处理能力的严重不足、处理手段的落后形成尖锐的矛盾,大量污泥被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在这个背景下,治理污泥显然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件对的事情。
那现在是否又是做这件事的一个好的时机呢?
法律法规层面
2015年国务院“水十条”出台,明确要求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可以看到,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
早在“十二五”规划初期,污泥处理产业被提上日程,目标是到2015年,中国重点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它城市达到70%,县级重点城市达到30%。然而,短暂火热之后,污泥处理处置产业迅速回落。缺乏相应具体配套政策、体制支持的时候,目标就显得像空中楼阁。
成本问题(资金)
市场空间这么大,污泥处理处置岂不成为被哄抢的香饽饽?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很多污泥项目甚至遭受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2014年,厦门等地污泥处置项目的招标就屡次流拍。其背后关键原因,依然是老生常谈的成本问题。
如表所示,当前各种处理处理方法中,投入的成本由低到高分别为填埋、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堆肥、协同焚烧、自持焚烧。投入成本越高,占地面积越小,时间成本越低,且处理得越彻底。那么据启迪桑德及安信证券行研报告,各项污泥处理技术成本折合到污水处理费从简单填埋的0.04元/吨跨度到单独焚烧的0.41元/吨,E20研究院2014年报告给出的成本均值在0.2元/吨。考虑到成本数据相对敏感,表中给出的公开数据显然相对保守,实际成本也就更高。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目前将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纳入污水处理费用的地方仅有北京市、太湖地区、广州等少部分地区,其中太湖地区污水处理费相对高,其污泥处置费也仅为0.2元/吨,广州市则只有0.04元/吨。显然,面对这样的现状,很多污泥项目只能感叹囊中羞涩了。
(根据安信证券行研报告整理,按每1万吨水产生7吨含水率80%的污泥计算)
尽管政策一再强调,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应被纳入污水处理费,并要提高比例,但相应政策仍是千呼万唤始不出来。与之相对的是在发达国家,接近50%的污水处理投资都花在污泥环节,在环境处理精细度极高的日本,1吨污泥的处置费用甚至可高达800元。而在中国,刚过去的十二五中,污泥治理仅占其中的8.8%。
基于这个背景,“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泥处理距离其规划目标相差甚远也就不足为奇了。
污泥投资占比污水总投资
界线的壁垒
著名环保企业家许国栋近期谈到,未来跨界融合对接是环保大趋势之一。 他谈到“界”本是人为分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效率。我们国家的界分得比较碎、比较细,部门比较多,因此跨界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这么多年做环保发现,很多时候做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要与另外一个界对接的时候对接不下去。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污泥处理中更加明显。传统上,污泥本身就是污水处理的衍生品,这本身是三不管地带,没有政策调控监管,随着部分企业随意处置到农田、河湖以及林地中,才触及到了国家的相应部门管理范围。当前,我国污泥治理相关部门可分为五大部门:农业部、环保部、住建部、发改委以及林业局,分管其中的污泥农田应用、二次污染、污泥排放、投资以及污泥林业场地应用。
这种管理的分界放射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对接的困难。例如污泥处理完后需要对接,是对接填埋场,还是对接农田,发现对接不下去。
监管
其他企业随意倾倒的低成本显然会造成市场出现“恶币驱逐良币”,这个时候,如果国家希望完成相应规划,培育污泥治理的健康市场,而不是即使购买了设备却不运行,那么严格的监管,保障合理的市场秩序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显然,即使水十条、十三五规划业等已出炉,然而与污泥治理相配套的一揽子政策方案仍然还在路上。那么这个时候,环保企业是否需要先行一步呢?
所以,你会去做么?
在当前缺乏监管、缺乏信息公开制度以及相应标准体系和资金支持的时候,在大家都深知污泥需要治理的必要性,它代表一种时代必然趋势的时候,有的在摇头嫌弃太早,有的还在路口观望,而有的却已经先行一步,走在了前列。
诚然,走在前列你可能摔得更惨,但商业竞争里面,从来就没有真正成熟的、合适的时机。
如果有,那么这个合适时机到来的时候,你已经出局了。作为一个勇者,你还畏惧什么呢。
事实上,根据本次峰会最新报名情况,已有多家终端用户带着自己的污泥处理需求、多家环保企业带着自己的污泥处理技术、金融机构带着自己的资金正在期待着你的加入,在一个对的地方,遇见对的你。